个人信息

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
姓名: 符勇
领域: 企业战略  资本运作  品牌管理 
地点: 广东 深圳
签名: 打造中华***的资本商学思想库!

新辅导 新资本 新商学
  • 博客等级:
  • 博客积分:1236
  • 博客访问:1593760

专家文章

清醒者,请忘掉上市。 2009-06-18

标签: 挖掘价值   符勇   成长性   创业板   PE  

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,创业板蹉跎十年后终于重新启动。临近的创业板,无论对本土VC、PE、创业企业,还是对中国资本市场,都有着深远的意义。

从定位与立板理念看,创业板与主板、中小板市场应当截然不同。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以“既往业绩+资产规模+未来成长”为主,看重企业的资产和规模、过往的业绩和成熟规范程度;创业板的立板理念则是以成长性为标准,以“技术或模式创新+未来成长”服务于中小创新型企业,更看重企业的成长和未来。

从上市标准看,中国创业板的进入门槛则较纳斯达克等海外市场相对更高。从上世纪70年代纳斯达克设立至今,全球已有41个创业板市场,在上市标准上,绝大部分市场相对宽松,除在流动性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外,在财务指标上一般只要求有活跃的经营记录,对盈利等并没有特别规定。

根据深交所的研究,目前全球41个创业板市场中,分别有9个和10个市场对盈利能力和运营年限作了要求,比如,纳斯达克资本市场的财务指标为股权权益500万美元或市值5000万美元或持续经营的净利润75万美元,营运历史不低于1年;日本JASDAQ对企业成立年限无要求,财务指标为净资产2亿日元以上、最近1年纯利润或经常利润5亿日元以上,如果发行额超过50亿日元则无盈利要求;韩国KASDAQ要求上市公司成立3年,对风险性公司无财务指标要求;香港创业板只要求企业有两年活跃业绩记录,没有最低盈利要求;英国AIM市场、新加坡SESDAQ则均无盈利和营业记录的要求。

而中国创业板最大的特点是,在关注拟上市企业成长性的同时提出了盈利要求,通过设定财务指标适当地提高了准入标准,比如规定企业要持续经营三年以上,与主板一致;盈利标准无论是两年1000万元还是最近一年500万元,比过去、比其他国家都有很大提高;同时,还规定企业应该主要经营一种业务,募集资金用于主营业务,并规定企业须具有持续盈利能力,不得存在六种情形。

中国要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,为经济提供持续增长动力,少不了创业板这样的资本利器。从PE行业看,创业板的推动作用也显而易见。

明星企业的背后往往有着一批默默无闻的全程上市顾问(一专多能的丙方顾问)和PE在鞍前马后地扶持,创业板的设立将使PE特别是VC的退出通道层次丰富,也推动PE们去尝试更加积极的投资策略,大胆投资那些银行看不上、主板和中小板摸不着的创新型企业。全程上市顾问是创业板的“看门人”和创业企业的“教练”,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引导创业企业走上创业板的作用。

暂行办法公布后,市场对创业板上市条件的关注普遍集中在第10条的两套财务指标上,对其他条件尤其是第14条关于持续盈利能力的规定着眼并不多。其实无论主板还是创业板,上市条件和标准是一个体系,而不是简单的几个财务指标。成长性是企业的管理、技术、模式、产品、市场等因素的综合体现,财务指标只是表象,持续成长性才是企业的价值。从主板拟上市公司的情况看,2007年证监会发审委的IPO否决率为24.36%,2008年为17.1%。这些IPO申请被否决的公司,在财务指标上无一例外都符合上市条件,但在其他标准上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问题。从当初的上市热门到后来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,说明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是其真实的成长能力,而不是可能会上市,单纯依据财务指标是否符合上市条件进行投资没有实际意义。

创业板来了,全程上市顾问推动本土PE快速成熟起来,VC、PE投资的本源是挖掘企业价值,激发创业者的创新精神,用自身的专业能力推动企业持续成长。但很多VC、PE都没有这样的实力;创业板的核心是成长性,PE决定投资与否的标准也是持续成长性而不是IPO概念。IPO是水到渠成的事,企业发展好了,IPO也就顺理成章。创业板没有来时我们为它呼吁,创业板来了,我们要淡忘创业板,淡忘IPO,忘掉上市,回归投资的本质,平实务本打造自身的商业模式,关注并帮助企业成长。只有这样,才会避免“追逐”的伤害,才会最终在创业板上享受上市收获的喜悦。

 

推荐
打造中华***的资本商学思想库! 新辅导 新资本 新商学
类别:其它类别 |   浏览数(4903) |  评论(0) |  收藏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

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,目前已输入 0 个字。
表情 [更多]
匿名评论
登陆账号: 密码: 找回密码 注册
看不清楚,换一张

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。